道医名师——王子全
聚焦两会,关注健康,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王子全,山东淄博人,全真金山派第二十四代静字辈弟子,道号静全,居士。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中管院商学院易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华道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国医百科网名誉主席,中国周易协会山东分会副会长,桓台县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副秘书长等。2023年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上被评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人物。在中国科学家论坛创办20周年庆典活动中,评定王子全研究的“道医非药物疗法”为“2022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授予“2022易经文化传承创新优秀个人”称号。
目前随着社会压力的剧增,人们面临各项压力使得心理遭受巨大考验,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这种心理疾病危害非常大,我作为一名易学与道学、中医学研究者,用道医的辩证思维,将此等心理疾病统称为虚病,将其治疗方法称之为“道医非药物疗法”。
虚病是我们身体不舒服,可是到医院去检查,反反复复查却查不出原因,也无法治疗的疾病。还有一种症状就是治好了旧病,又得了新病。比如刚治好了头疼病,又得了其他的病。像这种长年累月的总是身体有问题的人也属于虚病。
从道医角度,虚病多来源于意念,即思虑。社会生活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还有生活压力,都会集中在某个生存者身上,导致欲望要求也变得非常的高,所以身体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就会更加的大又负担,那么精神和身体压力大了,虚病的发病率同样也会随着而增高,人们就会增加生病的几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人才需求量增大,教育名额输出创新改革,同时面临考学、就业的青年人压力更是如牛负重。逐渐,青少年群体也加入到层出不穷的虚病行列。面对如此大的虚病发病率,我作为一名道医学研究者,应用传统文化的精华,调整身心、合理饮食、运动保健等方式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现代社会,道医养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道医养生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它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这些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调整身体、情志、饮食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
针对青少年虚病治疗,加强传统文化培养教育极其重要。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传统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养生理念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够让青少年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增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在许多疾病的诊治方面,依然存在根源未明、诊断困难等问题。很多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隐晦的病理因素的作用。尽管患者出现了某些明显的症状,如高烧、头晕、昏迷、疼痛等,但西医依然无法进行明确的治疗方式,只能说先输液、多观察,严重者只能归结到神经末梢等出现问题,道医称之为“虚病”。
“虚病”主要表现为多种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的疾病以及恶性疾病等。这种疾病的产生无法通过人对患者的表面认知所解答,在当代,现代医学的思维大都集中于对实病的治疗,对这种虚病的治疗方式并不够了解,甚至会质疑虚病的存在。现代西医的仪器虽先进,但无法诊断虚病,而虚病的症状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医院也无可奈何,有些病患最后只能被送去精神病院。
道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道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道家养生在中国的养生学中,是最为突出也是最为精彩的。中国养生流派主要有四家,他们分别是儒、道、佛、医,道家无疑是第一位。道家的养生五花八门,归结起来无外乎养精、养气、养神三种,合为精气神。服食、辟谷、外丹偏于养精,行气、导引、吐纳、胎息偏于养气,存思、存神、静坐偏于养神。
道医治病的最大特色——医其疾,疗其心,转其运,改其命。道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时起就与中华民族先民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创新道医非药物疗法条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中医学的不足,从而促进人类健康和身心和谐。
王子全老师作为大健康时代楷模,道医名师,多年如一日,扎根道医学,顽强拼搏,砥砺前行,为中国的道医非药物疗法事业卓越发展孜孜不倦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